当前位置: 首页 >  要文 > 正文

影史热点 | 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走向 资讯推荐

2023-02-01 21:53:05 来源:哔哩哔哩

现实主义电影指的是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批判社会不良现象,还原生活的精神、物质层面,立足于当代社会中一切真实的故事类型题材。现实主义电影的题材源自生活,改编自真实事件,通过聚焦于社会问题,贴近观众生活引发社会、观众等对于某一社会现象的关注。现实主义电影做到了真实事件与戏剧生活的完美结合,影片中的草根英雄满足特定共鸣期许,长镜头的运用注重美感和细节,获得了观众与市场的双重认可。

作为互联网语境下的热门研究现象之一,近几年现实主义电影呈井喷之势活跃在市场,电影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解释和批判了社会存在的诸多矛盾,推动了政府推出相关条令,这种良性的交互机制,发挥了电影作为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

1.类型上:界限的消弭与融合


(资料图片)

近几年现实主义电影改变了过去沉闷无趣、令观众难以咀嚼的风格,而是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不断丰富表现形式和内容,兼顾观众多元化的观影需求,融合多元化类型模式,使得影片不仅有个人化的表达,更有对观众的靠近。《我不是药神》是现实主义与黑色幽默的喜剧风格的结合,影片中的印度风情、走私奇遇、都市城中村、酒吧撒钱、砸场子等段落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以戏剧性的手法将悲喜掺杂揉碎在一起,情感也随之纠葛缠绕,使观众透过喜剧的外皮看到背后的悲剧,更加深刻地走进这些底层小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不是药神》正是凭借商业化的运作才赢得了票房口碑的大满贯,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电影作品。

2.主题上:聚焦社会问题,贴近观众生活

现实主义影片聚焦社会现实问题,寻找被信息浪潮冲刷的小人物事件,在事件本身发酵过后对其影像化实现二次回炉,深度挖掘社会问题极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发挥电影的社会效应,促使观众自发进行深层次思考。例如《我不是药神》改编自真实的"陆勇案”,影片中有一句尤为赤裸的台词,"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它反映了当时极为现实尖锐的社会矛盾,药企的起诉无可厚非,打击违规药品的警察也是依法办事,购买假药的病人也是走投无路,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人间悲剧?不过是社会的制度问题罢了。在电影最后,国家将正版药列入医保,药品价格下调,取消进口药品关税,这些举措都证明了国家制度的优化完善才是打破利益与生命僵局的最终利器。

3.人物上:平民英雄满足观众观影期待

例如在《我不是药神》中,程勇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平民小贩蜕变至如辛德勒一般的"药神”,他不仅拯救了被高价药折磨的病人,以一己之力触动了制度修正,还完成了自我救赎。导演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复杂饱满的平民英雄形象,他没有显赫的地位和背景,他也有市井人民的私欲,他的初衷甚至仅仅是为了挣钱,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拥有着常人无法做到的执着与坚持,这二元对立的矛盾让"平民英雄”更加鲜活,愈发激发观众情感共鸣,迎合了当下主流观众对正义、道德的期许。

但是与此同时,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人物选材的边缘化

部分现实主义影片的人物选择了极端边缘化的人物形象和小众的社会话题,覆盖受众范围较小,观众对影片的接受能力大大降低,致使观众往往缺乏感同身受,难以共情。在《宝贝儿》中,除了表现人物的小众,里面所涉及的许多社会话题依旧是"小众”的,比如说残疾人的再就业问题、拆迁问题、法律和抚养等问题,信息量过于庞杂,一方面这些政策法规对于一般观众来说都不了解,导致他们对影片的接受程度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这些社会事件彼此之间起到互相消磨的作用,消解了对方的矛盾,造成主线不分明,冲淡了主体叙事,所以使得本片更加不明朗。

2.市场发展空间较小

在消费文化语境的影响下,粉丝文化盛行,粉丝电影、商业电影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现实主义电影题材大多不为大众所关注,即使名导名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失孤》《亲爱的》《解救吾先生》的票房也不理想。《闯入者》惹王小帅怒骂“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白日焰火》的投资是通过私人关系获得;《路边野餐》的启动资金才两万,还是毕赣母亲给的;《百鸟朝凤》制片人跪求院线经理安排黄金时间段;《米花之味》票房惨淡,很快沉寂无声。总之,现实主义电影与消费文化语境矛盾重重。

综上所述,作为互联网语境下影视内容生态的重要参与主体,如何实现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精品化创作和谋求良性发展使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要以观众审美为导向,以商业化的方式将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商业化叙事中融入艺术史坐标视野,创作出观众喜爱的电影;其次,要增强电影营销理念,积极拓展营销手段与渠道;最后要找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良好契合点,实现娱乐作用和引导作用的平衡表达。

标签: 现实主义 社会问题 平民英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