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文 > 正文

环球快资讯:昭通:为鱼儿建“产房” 助力长江上游鱼类资源加快恢复

2023-03-31 18:16:28 来源:昭通广播电视台

为促进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鱼类资源加快恢复,2021年开始,我市通过铺设人工鱼巢,为鱼儿打造安全舒适的“人工产房”。

每年的2月到4月,是长江上游野生鱼类繁殖季节,在水富市向家坝电站库区邵女坪建设的人工鱼巢,也迎来了今年第一批产卵的鱼类。


【资料图】

一大早,负责每天监测鱼类产卵情况的文在荣,就划着小船,到人工鱼巢查看鱼儿产卵情况。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人工鱼巢建设监管员文在荣

“它漂在岸上,我们就把它掀下去,人工鱼巢就要在水里,不然鱼蛋就要干死。每天一转,专干这个。”

今年51岁的文在荣,祖辈三代都靠水吃水,捕鱼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开展以后,他结束了捕鱼生涯,因熟悉当地水环境和水生物情况,被管理部门聘请来从事人工鱼巢搭建、管理和监测工作,见证了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工作成效。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人工鱼巢建设监管员文在荣

“天气好的话,你就在那个桥上,看桥下面,大坨(条)大坨(条)的,全看见鱼头,反正那么长一条的,起码二三十斤一条。”

金沙江水富段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幼鱼庇护所及珍稀特有鱼类补充群体主要产卵江段,也是鱼类重要洄游通道。水富港的扩建,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这片区域的鱼类活动,而邵女坪人工鱼巢,就是生态补偿项目。

水富融媒记者杨艳

“我身后江面上漂浮着的一排一排的竹格子,就是人工搭建的鱼巢,也是金沙江野生鱼类春季产卵的“产房”。鱼巢用竹子搭建框架,上面铺设棕榈片和柏树枝,天然基质的香味可以更好地吸引鱼儿前来产卵。”

2021年开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委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人工鱼巢建设,连续实施4年。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韦建福

“我们搭建的鱼巢是5米×5米的这种规格,10个单元分成一组,总共是24组,每年差不多是6000平米到7000平米这样的一个规模。大概5米绑了六个鱼巢这么一种密度,对鱼的吸引力是更强一些的。”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资源管理科工作人员李学华

“人工鱼巢选址在那种缓流的水域,要避开航道、避开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

人工鱼巢起到了水草的作用,粘附性强,鱼儿在上面产卵成活率高,还能避免天敌的袭击侵扰。

春季预防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资源管理科科长艾祖军 

“为了长江的生态修复而采取的一个技术手段,提高天然鱼类的产卵效果,一个是孵化率,二是成活率,这两样率提高了,(对)鱼类的数量是一个大的贡献。”

鱼类产卵期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会每天在江上巡查,对水质水温和鱼巢着卵孵化情况进行监测,实时掌握鱼巢铺设效果。

现场对话 

韦建福:“在三月份温度上升以后,这个鱼卵的产卵情况还是不错的,这个应该有五六千的样子。”

记者:“光这个柏枝吗?”

韦建福:“对,它这就属于一个鱼巢嘛。”

记者:“这两年监测的情况怎么样?”

韦建福:“第一年是大概有1.5亿,第二年,就是去年,大概有1.7亿的产卵量,今年的早期已经产了3 批卵了,产卵情况也相当可以,目前已经接近1亿的产卵量了,今年预估应该能到2亿左右。”

三年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共在向家坝库区搭建人工鱼巢19000平方米,最大可能缓解了水富港扩能改造工程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助力长江生态大保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韦建福 

“这两年监测下来,以鲤鱼和鲫鱼的种类比较多一些,其它的还有红鳍原鲌、华南鲤这几种鱼类。人工鱼巢在长江上游鱼类的增殖是很有效果,可以促进鱼的总的资源量增长。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资源管理科科长艾祖军 

“一个是种群的恢复,二是生物多样性的提升。以后在长江里面会看到很多鱼在游来游去,随时都可以看到鱼翔浅底的情况。”

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 >